人文講壇于12月7日晚6:30在啟航活動中心學術報告廳開展了第38期講座――從“局外人”到“局内人”:一個曆史學者眼中的中國現代化。主講嘉賓為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徐奉臻教授,講座在主持人激昂的主持詞中開始。人文學院黨委書記姜相志教授出席論壇,劉英傑、梅學霞老師來到論壇聽講座。
徐奉臻教授首先對現代化的概念進行了論述,将現代化的概念分為宏觀和微觀兩方面, 把宏觀的現代化概念比作一個大口袋;微觀的現代化概念則比作一個國家螺旋式上升的标志。現代化既有廣闊的外延 ,又有豐富的内涵。學術界範圍内大部分的制度現代化的研究專家多認為:人類的現代化過程實則為人的現代化的過程。
徐奉臻教授将中國的現代化劃分為三個範圍:目的的現代化、過程的現代化和産物的現代化。
目的的現代化:是訴求美、發現美和發展美的過程。目的的現代化旨在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生活環境。
過程的現代化:是解構與建構的過程。中國和西方的現代化是有很大不同的,西方是兩段式的現代化,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再從工業社會過渡到知識社會。而中國的現代化則是高度濃縮的現代化,高度濃縮了西方的兩段式現代化過程,其特點為起點低、目标高。 中國的現代化是在沒有經曆工業化的的跨越式現代化,直接從農業社會過渡到現代化。這其中有優點也有弊端,弊端主要表現為中國正面臨的一個棘手的現象:精神缺失。
産物的現代化:中國的現代化是科學文化的現代化,而不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徐奉臻教授将中國的現代化分為三個階段:洋務運動期間;戊戌變法、實業救國;新文化運動。
徐教授最後剖析了中國鬥争哲學,講座在徐奉臻教授诙諧幽默的話語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