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2日晚6點30分,“HEU社會學系讀書會”(第4期)如期在人文學院學術沙龍(2)召開。本期讀書會讨論的書目是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Max Webber)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參加本期讀書會的人員有:劉軍教授、鄭莉教授、劉輝副教授、楊國慶副教授、那瑛老師、李豔春老師、趙岩老師以及2011級碩士、2010和2011級本科生。讀書會由劉軍教授主持。
本期讀書會的主報告是李欣同學,主評論是郭麗娜同學和董安南同學。
李欣同學首先作了關于《天職觀與預定論――資本主義的助産婆》的主報告,給同學們介紹了全書的脈絡,詳細論讨了天職觀與資本主義的關系,指出與資本主義關系更緊密的應該是預定論而不是天職觀。李欣同學指出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從宗教信仰的角度為我們深刻剖析了資本主義産生于西方國家的原因,揭示了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内在親和性,當路德教得天職觀與新教教義中的預定論完美結合之時,資本主義的誕生變得自然而然,本文試圖梳理全文脈絡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天職觀與預定論在資本主義産生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還原天職觀與預定論支配下的資本主義原貌。
郭麗娜同學作了《淺析關于資本主義起源的三種話語》的主評論,基于對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的閱讀,将韋伯關于資本主義起源問題與馬克思,桑巴特進行比較,從而探讨我們應該如何理解資本主義産生問題,同時從韋伯資本主義精神視角出發升華出主流價值觀的重建對于當今全球化語境下中國社會的現實意義。郭麗娜同學詳述了關與新教倫理、預定論及天職觀的有關概念分析,比較了馬克思和桑巴特關于資本主義的兩種話語權異同,再比較了韋伯的資本主義分析與馬克思及桑巴特的區别,從而分析我們該如何理解資本主義的産生。郭麗娜同學對于韋伯的資本主義精神起源說與馬克思唯物主義經濟決定論進行比較。指出雖然說韋伯屬于資本主義精神起源說,但這隻是為了比較而他們區别的一種劃分方式,如此劃分并不能證明韋伯就屬于“文化決定論者”,他同樣重視制度、經濟的決定性作用,隻是他在認同經濟的決定作用的前提下對于資本主義發展的内驅力即精神文化層面進行探讨,因而在本文中将他的思想劃做宗教文化起源一類,以便于和馬克思與桑巴特進行比較分析。
董安南同學作了關于《淺淡〈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主報告,介紹了韋伯論述的“資本主義精神”,評論了新教倫理對于資本主義精社的産生和發展的影響,對韋伯思想中的不合理之處進行了批判,分析了韋伯思想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在提問環節,周蕾和郭莉娜同學就為什麼東亞四小龍的典型資本主義崛起不是在新教背景下,而是在儒家文化的大背景下。鄭莉和劉軍老師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回應,提出文化價值觀與經濟發展之間有不可言說的複雜關系,鄭莉老師指出我們的傳統文化其實已經丢了好多,而當下的社會問題跟文化的關系已很難界定,目前的民衆思想已太難單一的定論并說清。
而儒家文化是什麼?如何影響了中國當代的民衆,如何界定儒家文化。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與探讨,那瑛老師告訴我們中國的倫理道德觀與西方的職業觀是有本質區别的,分别分析了兩個道德觀念下的不同社會危機;趙岩老師認為儒家思想中同樣也強調物質條件的重要性,而隻不過是把物質條件作為追求道德的手段。楊國慶老師針對同學們在讀書會上的發言的學術修養問題提出了質疑,楊老師指出同學們在下結論時一定要對自己的說法負責,不能信口開河,沒有足夠的證據不能輕易提出結論,要求同學們多一些學術的嚴謹性,為自己的論點多負一些學術責任。劉軍老師總結了同學們的發言,進一步分析了同學們對韋伯思想解不足之處,并指出報告的内容和形式一定要注意學術嚴謹性,對提出了下次報告格式的标準要求。
本期讀書會最後布置了第5期讀書會閱讀書目:《論法的精神》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