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院第三期影視沙龍于11月26日18點30分在41号樓四樓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期影視沙龍放映的是由張藝謀導演、鞏俐主演的經典影片《秋菊打官司》,2011級法學系研究生、2010級和2011級法學本科生參與了本次活動。本期影視沙龍的點評教師為人文學院法學系劉沫茹副教授。
《秋菊打官司》作為張藝謀導演的代表作之一,曾在國内外電影節上屢獲殊榮。影片的背景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的經濟改革浪潮正風起雲湧,而這股春潮也同時沖擊着人們的觀念、習俗和生活方式,滋生出除舊布新、接納新事物的勇氣。影片用秋菊打官司這一小小的視角,展示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農村濃郁的鄉情民貌。故事發生在中國西北的一個小山村,秋菊的丈夫萬慶來與村長王善堂發生了争執,被村長踢中要害。秋菊懷着身孕去找村長要個說法,村長拒不認錯;秋菊由此從鄉到縣、從縣到市,一次次踏上漫漫的告狀之路……
觀影過後,劉沫茹副教授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點評。
劉老師首先對本片主要人物形象進行了細緻分析。本片主要人物有三個:秋菊,丈夫萬慶來及村長王善堂。主人公秋菊是一個淳樸、善良的典型西北農村婦女,她勇敢、執着、不畏權勢,要個“說法”的堅定信念支撐她克服困難走出大山去尋求正義。萬慶來做為丈夫,從開始對妻子告狀的支持,到得到了賠償後的妥協,到後來不能承受村民議論而強烈反對秋菊上告,形象地刻畫出一個安分守己、膽小怕事的傳統農民形象。相形之下,秋菊代表了新時代具有民權意識的覺醒農民,對人格、尊嚴有着更為清晰的精神上的訴求。村長則是舊勢力的代表,他維持臉面、傲慢無禮、拒不認錯,是一個令人厭惡的無禮無法的角色;而當秋菊難産的時候,村長又冒雪騎車找人幫忙,及時挽救了秋菊和孩子的性命,人性的善良在這裡凸顯出來,其人物形象勾勒得真實而複雜,飽滿而立體。
其次,劉老師對影片所展現的鄉土秩序與現代文明的沖突和碰撞進行了深入挖掘。在鄉土秩序中,村長、長老是權力的代表,民間輿論是評判行為的主要力量,人情是聯結關系的紐帶,面子是最為重視和追求的東西。而在現代秩序中,國家機關是權力的集中體現,評判行為的标準是法律,聯系人與人之間的是平等合作關系,利益是人們的追求。在片中雙方責任非常清晰的前提下,村長願意賠錢,但為了維護村長的面子和權威,至始至終不願正視和承認自己行為的違法性;而秋菊不能接受賠錢了事,隻能通過現代文明、通過法律程序來解決一個鄉土秩序内她無法解決的問題。影片的高明之處在于沒有簡單地以秋菊的勝利來告終,而是在片子的最後,讓這兩套體系的碰撞到了極其尴尬的地步。在村長不計前嫌半夜擡難産的秋菊去生孩子之後,秋菊真誠地邀請村長來喝滿月酒,村長也高興地在家隆重準備,這将是相逢一笑盡釋前嫌的最好機會。可是在喜樂熱鬧的氣氛中村長卻被抓走了,因為按法律規定,村長的行為違法且必須要受到制裁。秋菊要的“說法”最終得到了,盡管以一種她自己也感覺震驚迷茫的方式。但法律的進程自有其走向,已經不在她所能預料和控制的範疇了。這是本片的高潮,也是這兩種體系的最激烈的碰撞與沖突;影片就此以秋菊的尴尬結束,留給人們深深的思索。
接下來,劉老師評析了影片的拍攝風格。該片叙事簡單,情節平凡,整體運用寫實手法,并高頻率使用了全景中景鏡頭,展示出一種地道、淳樸、近乎偷拍似的自然生活狀态,對農村生活的描畫達到了極為真實的效果。雖然選擇的拍攝季節是寒冬,但導演仍沒有放棄對畫面美感的追求,屋前紅光溢彩的辣子在皚皚白雪中形成了強烈對比;村民家裡、市集、旅店等場景和人物充分展示了世間百态,富有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
影片點評後,劉老師與同學們就秋菊要的“說法”到底是什麼展開了熱烈讨論,同學們各抒己見,積極發言,從不同角度對秋菊追求的“說法”進行了解讀,并在探讨中逐漸達成了共識。“說法”,即正義和公理,在法治社會中表現為每一位公民應當依法享有并切實受到法律保障的人權、平等和尊嚴。最後第三期影視沙龍在一張充滿笑臉的合影中定格下來,在場的學生以熱烈的掌聲感謝劉沫茹副教授精彩而富有哲理的點評,影視沙龍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