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9日上午9:00―11:30,船舶與海洋法律學術沙龍在主樓314如期舉行。本次沙龍的主題是國際法視野下的海洋法與北極法律熱點與前沿。本次沙龍由童凱、袁瑞陽、辛佳潞、潘馨雨、廖宇程同學針對當前海洋法發展的熱點問題進行闡述,法學系那力、袁雪老師以及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參加沙龍并圍繞沙龍主題進行深入探讨與交流。
五位同學首先介紹了《極地水域船舶作業國際規則》在極地水域航行與安全的技術準則、北極國際海底區域勘探與開發的可能性與中國的參與、國家管轄外區域邊界的劃定于人類共同遺産的合理保護之間的聯系、國家管轄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養護與可持續利用以及惠益分享的機制。
五位同學彙報完畢之後,同學們就相關問題作出了探讨,并對各自近期所做研究進行了彙報。童凱結合了國際海事組織的立法經驗,總結了《極地水域船舶作業國際規則》在制定過程中采用了軟硬結合的立法結構并應用了目标型标準。袁瑞陽分析北極“區域”受到北極理事會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的重疊管理的總體情況,分析與讨論構建合理的管理模式。辛佳潞對當前國家管轄外區域邊界的劃定的形式作出了總結,并分析了當前在劃界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式。潘欣雨對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以維持與保護國家管轄外區域生物多樣性。廖宇程針對在惠益分享的具體形式,提出可以由國際海底管理局作為整個惠益分享的監管主體,并設計國際信托基金制度和遺傳資源庫作為貨币形式和非貨币形式惠益分享的選擇方案。然後,那老師對本次會議作出總結,建議大家積極讨論,相互參考,搜集國内外的相關文件與論文,注意論文行文的流暢性等。最後,針對當前研究熱點問題進行了後續研究工作的安排。
本次沙龍,讓大家對國際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有了較為清晰的了解,同時通過同學的彙報與相互之間的交流,為下一階段的研究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