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講壇】第249期講座預告

時間:2023-07-21作者:宣傳中心文章來源:人文學院浏覽:717

主題:自我民族志(Autoethnography)怎麼做? 希望、挑戰和未來

講演人:盧婉琳,博士候選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與談人:唐戈教授,黑龍江大學;蘇敏副教授,雲南大學

主持人:李昕茹講師,伟德官网地址多少

時間:2023年7月24日 19:30

形式:騰訊會議

(會議号: 700-7804-7144 密碼: 111111)

講演人介紹:

  盧婉琳(Mia),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University of London)人類學博士候選人、食物人類學碩士、飲食研究中心研究員。她目前的研究聚焦倫敦新一代華人移民的飲食變遷。在倫敦為期 12 個月的實地考察中,她探索了移民、經濟改革和技術如何鼓勵新的飲食習慣和意義,同時保留舊的飲食習慣和與食物相關的記憶。 該研究旨在通過食物的視角,記錄和理解成長在改革開放時期的新一代海外華人的生活面貌。 她的興趣包括食物農業系統、移民、跨國主義、現代性和中國研究。此前,她曾在推動生态農業的社會企業及中國第一家農業及食物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工作。業餘時間,她也是食物相關媒體的供稿人。

内容摘要:

  自我民族志(Autoethnography)是一種較新的定性研究方法和寫作方式,繼承了後現代思潮,回應了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社會科學研究者在本體論、認識論和價值論上的困境。這種方式鼓勵研究者把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個體故事和經驗引入正在進行的項目,以此來理解并解釋文化。基于我在倫敦新一代移民中開展的12個月的田野,我反思并展望了自我民族志在實踐操作中的希望和挑戰。例如:作為一種充滿故事和情感的方式,自我民族志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我和他者?這種方式又如何讓讀者在閱讀中能以更切身的方式理解研究者的課題? 如何處理“我”既作為研究者又作為研究對象的矛盾?如何把握寫作的邊界以保護個體隐私?如何定義人類學研究和文學創作的邊界?自我民族志怎樣在這種希望和挑戰的拉鋸中,為人類學研究生成更多角度的對話,為人類學的知識生産提供新的内容?

Baidu
sogou